車陸鄉“黨建+人居環境”鄉村振興煥新顏
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“推動綠色發展,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”。車陸鄉衛東村黨支部積極踐行黨的二十大精神,依托“國門堡壘、先鋒遜克”邊疆特色黨建示范工程,用好“黨建+”這一紅色引擎,探索推進“支部引領、黨員示范、結對幫帶、群策群力”的工作模式,通過抓黨建促人居環境整治,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,擦亮鄉村振興美麗底色。
黨建+示范,干群攜手“匯群力”。堅持黨建引領,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,以“紅網格”賦能人居環境整治。打造黨群陣地“新引擎”。積極整合新時代文明實踐站、黨群服務中心、展覽館等資源,開展各類主題黨日、主題團日志愿活動。先后投資1530余萬元,重點打造“衛東印象展覽館”、文化廣場、廉潔文化長廊,對全村基礎設施進行提檔升級,扎實推進黨群活動新陣地。劃分環境整治“包干區”。設崗定責建立5處網格“黨員責任區”,成立5個網格黨小組,以支部帶黨員、黨員帶群眾的“雙帶”模式,切實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,落實好管護隊伍。營造了“黨員爭先鋒、干群齊動手”的良好氛圍,確保了垃圾有人清、廁所有人管、污水不亂排、垃圾不亂倒。吸引群眾參與到人居環境整治中來,讓群眾既成為人居環境整治的受益者,也成為人居環境整治的參與者。黨員干部帶頭干,群眾齊心一起干,確保群眾既用心參與活動,又享受勞動成果,激發廣大群眾的內生動力,營造共治共享的濃厚氛圍。營造合力氛圍“造聲勢”。以“見實效”為抓手,以“治根本”為目的,立足村情民情實際,充分發揮基層治理潛能。按照“邊整治、邊宣傳、邊引導”的工作思路,充分與愛國衛生運動相結合,線下利用主題黨日活動、村民大會、入戶走訪、大喇叭、發明白卡等形式,線上通過微視頻、村民微信群等新媒體平臺,多角度開展宣傳活動,引導群眾積極投身到人居環境整治中來。同時,在全縣率先引進“智慧鄉村”數字云平臺,通過群眾“隨手拍”、管理員“隨時看”、保潔員“隨時清”、群眾“隨時改”進一步形成全村齊抓齊管,全民共同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工作合力。
黨建+治理,激發基層“新效能”。將人居環境整治與經濟發展、鄉村振興等工作結合起來,形成一體聯動工作格局。撬動重點區域治理“大難題”。為解決環境“臟亂差”的問題,改善村民居住環境,村黨支部深入調研走訪,制定專項整治方案,開展專項整治行動。安排鏟車免費幫助村民清理冬季積雪,更新鐵柵欄6000延長米、安裝路燈76盞、整修邊溝1200延長米;街邊綠化面積10000平方米,村屯綠化率達到30%以上;全面完成了“廁所革命”。在全村設置垃圾箱共計130個,垃圾做到了日產日清,優化了生活條件,村容村貌整潔美觀。錨定創新目標繪制“新藍圖”。對村內綜合活動廣場進行改造,廣場內新增老年活動室、圖書室,打造村中有花、花中亭的室外休閑活動場所。路邊區域設置停車位,使健身難、停車難問題得到妥善解決,村民生活質量進一步提升,滿足群眾多層次、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。謀求創新突破帶動“致富路”。將庭院經濟與人居環境整治相結合,在打造美麗庭院的基礎上發展庭院綠色經濟,采用“黨建+庭院經濟”的模式,拓寬致富渠道。村黨支部每年為村民免費提供谷種,發展庭院小米種植,實現戶均增收3000元。積極發揮婦女的作用,發展“巾幗小菜園”,將零星散地與庭院風貌提升有機結合,打造舌尖上的“放心菜園”。
黨建+機制,抓好責任“見成效”。以“建設宜居家園”為主線,以融合保障經濟發展為目標,以打造美麗鄉村為抓手,堅持正向激勵和反向約束工作機制,促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再上新臺階。完善機制成效。全力推行以點帶面的工作思路和機制,從群眾思想入手、從完善垃圾收運體系入手、從建立健全環境整治長效機制入手,制定完善垃圾收運體系和村規民約、門前三包等機制。健全有制度、有標準、有隊伍、有經費、有監督的“五有”管護機制。堅持集中整治與長效管理相結合,不斷推動基層治理工作向縱深邁進。形成共治局面。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,村民生活習慣也發生了許多的變化,看到村里的新增柏油路,村民也開始積極改善自己家的小院。2022年農戶自建硬化庭院17戶,拆除廢舊農機具棚1處、泥草房1處、破舊牛舍2處,實現從“要我做”到“我要做”的思想轉變,營造上下同心、全員參與、共建生態宜居村的濃厚氛圍。促進比學趕超。制定了星級文明戶積分評定和獎勵辦法,每季度由村兩委及“四分之一”的村民代表進行逐戶評分,年底進行匯總,對積分排名靠前的村民進行表彰并給予獎勵。同時每年村里拿出2-3萬對積分較高的農戶發放積分券,可以到村內的超市、酒坊、蜂蜜合作社兌換商品。通過“積分換商品”的方式,從精神和物質方面激發村民的參與理性與內生動力。
2023年,車陸鄉衛東村將繼續強化黨建引領作用,把人居環境整治作為一項常態抓、時時干的工作任務,真正做到“橫向到邊、縱向到底”,持續推動人居環境再提升、整治成效再升級,以實際行動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層黨組織落地生根。

-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